人物 景泉入选2020年度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E星体育入口
栏目:E星新闻 发布时间:2024-08-28 05:02:10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所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泉同志于近日入选2020年度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获得“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百千万人才工程”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教育部等七部委为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而联合组织实施的一项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是国家培养造就一批不同层次的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的重要平台。

  入选人才以“高精尖缺”为导向,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是各行业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

  从业25年,建成建筑20余项,其中与崔愷院士合作的北京世园会中国馆得到习的高度评价:体现了厚重的地域文化,汇聚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体现了中国与世界追求绿色生活、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

人物景泉入选2020年度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E星体育入口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绿色建筑、城市更新、生态文明等多项科研课题,其中包括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雄安新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北京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委员会等国家、省部级委托课题1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兼任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外聘导师。

  大学毕业之后,我希望尽快接触设计实践,因此延迟了研究生的学习,来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始了我的建筑生涯。中国院人才济济、藏龙卧虎,大家认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深深感染、影响着我,也让我时刻保持创作激情和昂扬奋进的斗志,不敢松懈。

  初入职场时,行业里公共建筑的机会不多,房地产市场也刚刚兴起。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几个年轻人合作参加了住宅开发投标,还中了标。我因此增强了自信,也逐渐把住宅设计作为了主要方向。

  毕业三年后,我主持设计的第一个项目——月安花园成为第一批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在项目设计中我有幸得到了设计院崔愷总建筑师和刘燕辉总建筑师的指导,让我对建筑师应该具备的执着与信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由此开始,我逐渐接触了很多有意义的项目,每一个项目我都投入巨大的精力和心血,力求每项作品的完美呈现。

  2003年,我从住宅类建筑设计逐渐转向公共建筑的创作。北京数字出版信息中心是我在崔愷院士带领下接触的第一个公共建筑。方案投标正值2003年的春天,当时SARS席卷了北京,整个城市都陷入恐慌之中,但崔总仍然坚持每天查看设计进展,无惧危险。受到榜样的鼓舞,我也没有停止方案的创作,每天去效果图公司沟通图纸效果,回来再给自己进行全面消毒。这次方案设计,让我认识到建筑并不是城市中一个个孤立的个体,建筑设计应该从城市与时间的维度来着手。北京数字出版信息中心根据其所在的城市语境提取设计的灵感,在历史建筑的语汇和城市建筑高度控制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最终的方案。

  建筑师的成长如同一个企业,需要不断地积累完善,一步一个脚印扎实稳步地发展,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走地稳。从住宅到公建,从地方到国家,各类各级的项目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拓宽了设计思路。

  2005年,我迎来了自己后来的成名作——重庆国泰艺术中心。国泰从设计到建成,前前后后用了八年的时间。在这八年里,我对基于建筑环境和文化的本土设计理念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也磨砺我对建筑的热爱和执着。建筑造型来源于重庆湖广会馆中一个多重斗拱构件,利用传统斗拱空间穿插形式,以现代简洁的手法表达传统建筑的精神内涵。在设计过程中,随着设计的进展,构件的三维组织关系与传统的穿斗结构产生了高度的相似,本地的气候条件(无风、炎热)、地质条件(无地震)和生活需求(对城市空间的遮蔽),让建筑最终与当地传统的建筑形式产生必然的联系,也使国泰艺术中心成为真正属于重庆的建筑。

  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建筑与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密切相关,建筑师也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2012年,在时任院长文兵的支持下,我又一次回到学校,攻读城市规划的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领域。带着问题去读书,收获会更大。恰恰也是因为学过建筑经济,对规划的理解,比如产业、经济行为方面都更为深入。

  规划师眼界开阔,从事的是较为宏观层面的研究;建筑师则善于进行微观而具体的建设落地工作;二者之间的中观层面,往往因此留有缝隙,也成为中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我们建筑师如果能向上延伸一下,和规划的意图连接起来,将生态、文化、E星体育平台人本的因素结合在一起,就有可能在规划的语境下探讨建筑与之衔接的方法。

  随着实践经验的累积,我开始从伦理审美角度审视当代的城市设计,逐渐找到一条从建筑向规划延伸的设计道路。不同于单纯的规划,也不同于一般的建筑设计,我想做缝合规划和建筑之间缝隙的人。由此,我提出了构建城市设计伦理审美的自然、文化、E星体育平台人本、精神四个维度。

  好的创作思想和建筑理论只有当具备足够的阅历和认知之后才谈得上。带着对“四维”的思考,我们逐渐建立起一个包含建筑、规划、景观等多专业在内的设计团队,做了很多“在地生长”的项目。在创作中,我不仅将“四维”理论落实到设计实践的每一个细节,而且一直不断追求建筑本身的诗意性、地域性、历史性、时代性与独特性,拒绝千篇一律。

  “四维”理论的第一个代表性项目是长春规划展览馆。设计伊始,我们并不急于勾画建筑的蓝图,而是从“长春城市设计的伦理审美”去寻找“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整体城市形象”作为创作构思的“关键词”。长春的城市格局呈现出“流绿都市——自然与生活有机融合”的特征,并形成了“理性秩序又不失浪漫”的城市设计伦理审美,这也成为创作方案的“源头”。

  在这样的启发之下,我们参与竞标的方案以“流绿都市中绽放的城市之花”为设计概念,以长春市市花——君子兰作为建筑形态的原型进行推演,整体造型向上伸展、向外开放,形成一朵自由舒展的城市之花。长春规划展览馆历时6年,面对这样复杂的项目,设计历程着实艰苦,团队中不断有人离开,但坚守下来的同事们都成为了团队中的中坚力量,我们也结识到参数化设计、效果图、模型、幕墙等等更多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我们相信好的建筑是扎根在泥土之中的,接了地气,建筑才能更好地延伸、生长。2018广西南宁园博园是四维和在地生长理论的又一次实践,也是我们团队第一次在喀斯特地貌地区进行建筑建造。

  对于体现文化内涵的建筑,在空间中游历的过程能给人带来感官体验的丰富性,也能带来心理上的惊喜感。与崔愷院士合作的2019世园会中国馆即来自于这样的成功经验——中国馆的序厅、一层展厅、二层展厅、观景平台、下沉水院,都各具特色,毫无单调重复之感。

  于投标截止日期的14天前,在与崔愷院士的一次头脑风暴中,我谈及中国的“山水观”。在运用“堆山理水”的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强调山水与建筑的相互融合,而非仅仅考虑建筑单体的设计。最终中国馆以自然突显园艺主题,以文化体现地域特色,以人本服务使用需求,以精神赞颂国家气魄,以技术彰显时代魅力,串联整合自然、文化、人本、精神四个维度。

  我是一个完全从设计院成长起来的建筑师,经过25年的磨砺,我逐渐明白,没有师长的提携,没有同事的合作,没有设计院提供的平台,没有发奋努力,任何理想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时常将自己归零,平心静气地思考建筑与未来。建筑师最大的职责在于通过建筑象征地、隐喻地唤起人们对自身所处时代的关怀,用激情与心血铸就建筑的生命感,打造一座座充满历史语境与当代文化的建筑形象,使人类可以更加诗意地栖居在其归属之地。而我也会继续努力,在师长的带领下,与更多的年轻人合作,做出更多有价值的作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